Marston's Oyster Stout
4.5% 500ml
IBU: N/A
熱量估計: 180 kcal
建議飲用溫度: 10-12°C
B.B.: 2015/1/13

P1060847  

當今日的深色Stout在19世紀初逐漸定型時,牡蠣仍是勞動階級食品;而由於深色Stout原出同為勞動階級飲品的Porter,因此成為Pub中常見的搭配。但上層階級對這樣的搭配似乎也十分滿意。至少1837年當選為國會議員,日後成為英國首相的Benjamin Disraeli,在當年予其姊的一封信中,便提及餐桌上端出Guinness與牡蠣,且仍稱當日為最值得紀念的一天。

Screen shot 2014-03-25 at 9.19.24 PM

然而,釀酒師們出於怎樣的動機,將牡蠣與Stout結合起來,至今仍沒有肯定的說法:有些人以為酒廠在啤酒中投入敲碎的牡蠣殼,是作為澄清劑之用;有些人則認為是為了塑造啤酒富於營養的形象。相傳1929年就有紐西蘭酒廠在Stout中加入牡蠣,但酒廠名卻無從考證;確切的起源,則可追溯至1938年倫敦的Hammerton Brewery。二戰後又至少有三家英國啤酒廠嘗試Oyster Stout的釀造。其中影響日後類型發展的,則是曼島上的Castletown Brewery。

當Martin Brunnschweiler在80年代來到曼島開設酒廠時,他發現當地生產的Manx oyster stout曾銷往美國,因此決意復興此類型。他在煮沸麥汁時少量加入整顆牡蠣,讓成品Bushy's Oyster Stout帶有少許野味;至於1995年1月作為特殊產品首發,卻在半年後成為全年發行產品的Marston's Oyster Stout,則是另一個典型。

Marston's Oyster Stout並沒有在釀造過程中添加牡蠣,而是以獨家酵母與Burton-upon-Trent的硬水帶出的乾爽口感,適於搭配牡蠣為號召。依然使用Fuggles、Goldeings等英式啤酒花的它,開瓶時先透出焙烤麥芽與香草感,繼之以蘋果、橘子醬和牛奶巧克力氣息。入杯後香氣調性大抵一致,但香草、牛奶巧克力氣息前移,尾段又透出少許松針、萊姆調性。升溫後焙烤氣息更為明顯。

酒液呈棕色,具透明感。含氣量偏低,酒帽較薄,但因添加小麥而尚稱持久。酒體中等偏輕,氣泡感低,口感柔順。入口初帶萊姆、薄荷感,繼而透出橘子醬與焦糖風味,後半回歸焙烤麥芽、咖啡與可可感。尾韻偏乾爽,帶明顯礦石感,佐以少許蘋果及焙烤麥芽氣息。整體風味雖不特別突出、複雜,但平衡易飲,乾爽口感與礦石感也確實適於與牡蠣搭配,仍是值得一試的~

未成年請勿飲酒-400 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Marston's Oyster Stout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stRi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