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m Kölsch
4.8% 330ml
IBU: N/A
熱量估計: 127 kcal
建議飲用溫度: 6-8°C
B.B.: 2014/10

P1060833  

1894年,在Carl Goeters和Steingröver兄弟的主導下,兩家科隆酒廠Johann Joseph Creischer與Cornelius Schieffer合併成為Goeters & Steingröver合資酒廠(Hirschbrauerei)。1900年,年產量達250萬公升的新設廠房正式啟用,酒廠也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。並不斷購併當地規模較小的啤酒廠。

1910年,酒廠年產量已達550萬公升,是創業時的18倍;1920年,酒廠更將產能拓展至每年2000萬公升,一舉成為當時科隆最大的啤酒廠。但這還不夠,1931年,他們再度併購擁有超過每年1000萬公升產量的Adler-Brauerei。然而當時酒廠的主要產品,卻是Hirsch Gold Export與Hirsch Edel Pils兩款底層發酵窖藏啤酒。畢竟當時整體市佔率僅6.7%的上層發酵啤酒,是無法成為大型酒廠的主要商品的。

Dom-Gold-Export-Labels-Dom-Brauerei-Carl-Funke-AG_52230-1  Dom-Pils-Labels-Dom-Brauerei_37037-1  

1933年納粹掌權後,酒廠因主要股東均為猶太人而被迫改組。並在1938年購併Dom-Brauerei後,將集團改稱"Dom-Brauerei AG Carl Funke"。同年他們也入股Hitdorfer Brauerei,讓酒廠在1940年代仍是科隆最大啤酒廠。二次大戰中科隆受創嚴重,酒廠雖在德國投降後不久小量恢復銷售,但很快被佔領軍納管。一直到1956-57會計年度,Dom-Brauerei才回到年產1000萬公升的水準,並以Dom Kölsch為主。

1965年,酒廠擴充產能,增設現代化裝瓶線。1969年,酒廠與Hitdorfer Brauerei合併,於1972年正式改組為Stern-Brauerei Carl Funke AG,Dom Kölsch也改稱Stern Kölsch。但旋於1978年回復原名與帶科隆大教堂剪影的酒標,並由藍白配色轉為綠/黑/金配色。1988/89年才改為今日樣貌。

$_35Stern-kolschDom-Kolsch-Labels-Dom-Brauerei-Carl-Funke-AG_52182-1    

1974年起,Dom-Brauerei專營Kölsch生產,直到1997年才又開始生產Pils。而在1998年,Stern-Brauerei Carl Funke AG也復名為Dom-Brauerei AG。但集團在2001年決定結束原酒廠,並將Dom Kölsch交由旗下Küppers brewery生產;2006年,Küppers brewery也被出售,Dom Kölsch改外包由位於科隆市東方Wiehl的Erzquell-Brauerei生產。2013年10月,Radeberger集團取得Dom Kölsch品牌所有權,也宣布將把Dom Kölsch的生產線移回科隆市內。

在正統科隆啤酒之中,Dom Kölsch因包含小麥麥芽的榖物組成,與較為明顯的麥甜感,而顯得與眾不同。開瓶時帶有橘皮、少許蘆筍、萊姆,與Kölsch酵母帶出的哈密瓜果香,並以麵包般榖物氣息收尾。入杯後蘋果、哈密瓜氣息更為清晰,並帶些許蜂蜜感。其他香氣調性大抵一致。

酒液呈金黃色,含氣量中等。酒帽塌陷稍快但尚稱持久。酒體中等偏輕,氣泡感較低,口感滑順。仍以啤酒花橘皮、萊姆風味在前,繼之以清新的蘋果、哈密瓜果味,尾段則在少許蜂蜜感後迎來藥草苦韻。升溫後土司邊般榖物感逐漸清晰。尾韻乾爽,仍帶酵母果香,啤酒花藥草苦韻持續但內斂,尾端透出土司邊般榖物氣息。

對Kölsch的一般描述,總不脫低調二字:酯類水果香氣與風味低調,麥芽風味也不突出,容易與Light Lager混淆。但Dom Kölsch在蜂蜜麥甜感外,更有無法忽視的哈密瓜、蘋果風味。看來非得再來幾款科隆生產的Kölsch,才能更精確描繪Kölsch的風味印象了啊~

未成年請勿飲酒-400 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Dom Kölsch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stRi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